发布时间:2025-10-17 11:27:35    次浏览
温暖行医:中医骨伤科主任的一天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骨伤科徐朝晖去过中医骨科的病人大多认识葛主任,因为他身边总是围着最多的病人,总是接着挂不断的咨询电话。每天清晨6点不到,葛主任就会来到办公室,为提前预约的患者开始诊治。到了8点钟,葛主任来准时来到10号诊室,而此时门外等待加号的患者已经排起了长龙。 葛主任的号正常情况下只有15个,但在7点一开门就被一抢而空。许多患者不甘心,尝试着在诊室外排队等待葛主任给他们加号。通常葛主任会再加20个号满足患者,但就是依然无法解决众多患者的就诊需要,遇到从外地赶来的或是年老体弱、病情较重的患者去找他,他总是不忍心看着病人失望地离开。一天下来,葛主任经常要接待七八十位病人。一天傍晚,葛主任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下班,诊室的门却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敲响了。老人对葛主任说,他下午就出门来找葛主任看病,结果坐车迷路了,辗转几个小时才来到这里。老人看到门诊已经结束了非常沮丧,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一路寻到葛主任的诊室希望“碰碰运气”。葛主任看到老人跑得满头汗水,马上把他让进诊室休息,随后又重新换上白大褂开始为他治疗。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葛主任很快诊断老人患的是胸椎小关节错位,用手法为其按摩治疗。几分钟后,当老人再次站立起来时,痛苦的表情被轻松所取代。“太神了,我的背疼了几个月了,您几分钟就给我治好了,我现在可真体会到什么叫手到病除了!”老人激动得无以言表,只是紧紧握住他的手,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手法治疗”是中医骨伤科的一大特色,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患者前来就医。作为骨科医生,凭借着一双手和体力为患者诊治,七八十个患者对于年轻的医生都很难吃得消,何况是一位已经近60岁的人。每次从诊室经过,看到主任疲惫的神情大家都劝他歇一会儿再干,但他总是笑笑:“还有好多病人呢”。在午休时间,大家都在吃饭休息,唯独葛主任的诊室里总能传来他为患者治疗时的拍打声,这种声音经常会持续到下班。葛主任话不多,工作中却是一丝不苟,他的精湛医术吸引了大批中外患者,赢得了很多病人的尊重和依赖。近日,葛凤麟主任作为中医名家以其业内的良好口碑、精湛的医术及优秀的传承楷模入选《中华文化画报》。画报中以《唱在时光中的悬壶歌》为题目,用三大篇幅报道了葛主任几十年在发扬祖国医学和传承国粹之路上的艰辛和执着。让更多人对葛主任和他的“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中医大师孙思邈说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救含灵之苦…….作为医院的白衣使者,每天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经常能够体会到他们的痛苦。面对患者需求的目光,我们义无反顾;面对繁忙的工作,我们义不容辞;面对肩负的责任,我们兢兢业业。我们深知,自己的双臂可以为病人撑起一片希望。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第四代传承人——葛凤麟介绍葛凤麟自幼随父学习家传捏筋拍打正骨疗法几十年,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1988年出版《中医正骨手法》,他结合《医宗金鉴》和“少林拳术精义”独创少林气功健身拍,于1988年12月获得国家专利。他是第七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四批北京市名老中医。被新加坡同济研究学院与同善济中医药中心聘为客座教授,多次赴国外讲学,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使其学子遍及海内外,为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疗法发端于清末,五代相传,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擅长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及各种软组织扭挫伤。2010年,“葛氏捏筋拍打疗法”被选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名录。他多次受邀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频道及各地卫视讲课,为广大患者普及健康知识。多年来为众多国内患者、外国友人、政要、中央首长等治疗、保健,取得满意疗效,在海内外享有良好声誉。